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IDC近日发布了《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份额,2022》 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总体规模 1.69 亿美元,局部应用场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餐饮服务机器人市场CR2(市场集中率,第一和第二市场份额之和)进一步提升到83.6%。其中擎朗智能和高仙自动化分别在餐饮配送和商用清洁具备明显领先优势,两家合计占据了约50%的商用服务机器人整体市场份额。
擎朗智能高级经理杨青山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IDC的报告充分反映了行业整体现状和趋势。2022年市场大环境特殊,商用服务机器人整体出货量依然平稳,这意味着服务业相关需求足够刚性,场景和区域渗透率有所提升,整个赛道显示了强大韧性。基础服务业受经济波动影响小,在大环境转暖后,商用服务机器人将再度加速和爆发。
百亿市场待掘
机器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工具之一,正在深刻改变生产及人类生活方式。各类机器人正在构建人机交互协作的美好世界,将数字经济推向新的高度。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其中,服务机器人是指除工业机器人以外,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具体细分种类繁多。而商用服务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产业中的重要分支。据IFR预测,2023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达614亿元人民币。
机器人产业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高端制造的集聚地和集成应用的新高地。
除此之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人口老龄化趋势、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意味着机器+人的人效升级及服务人类需求将呈加速度增长。未来,商用服务机器人将从大场景、低复杂度入手,逐步向中小型场景、高复杂度渗透,成长潜力十足。
而中国作为商用服务机器人的主要市场,主流代表品牌均是中国厂商。擎朗智能、高仙自动化、普渡科技、云迹科技、优地科技、穿山甲机器人、景吾智能、猎户星空等公司均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
擎朗智能高级经理杨青山表示,商用服务机器人最早的突破口来自人效升级。餐饮、酒店等行业属劳动力密集型,若将重复枯燥或标准化程度高的工作交由机器人执行,将助力经营者节约大量成本,员工将能够聚焦更高质量的服务;场景内的标准化程度越高,机器人对人类的“升级”就越强,便越能通过标准化作业降低人类员工负担;当“机器人节约成本,提升员工效率”真正成为行业共识,商用服务机器人将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期。
IDC 中国新兴技术研究部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在经历了2022 年的调整后,大多机器人供应商已经将组织架构和业务方向调整到最佳状态,以迎接市场新的发展阶段。2023年经济形势上涨,下游客户需求恢复,服务机器人在下沉市场和新行业、新场景的应用也在进一步拓展,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在大力复苏。”
马太效应显著
在诸多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中,国内两极分化明显,头部厂商合计份额达到59.6%。
IDC报告显示,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两极分化明显,擎朗智能和高仙自动化分别在餐饮配送和商用清洁具备明显领先优势,两家合计占据了约50%的商用服务机器人整体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擎朗智能和高仙自动化市场份额均在25%左右,餐饮配送和商用清洁成为商用服务机器人最大应用场景。从细分场景到市场份额,商用服务机器人双雄并立的现状,从目前趋势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正进一步强化。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下游行业不景气影响,2022年中国餐饮行业服务机器人市场进入调整期,市场约为0.6亿美元,同比下降22%。擎朗智能却实现了逆势增长,而且领先优势还在扩大。数据显示,2022年,擎朗智能在国内餐饮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长达到60%,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展现了强悍的业务调整和适应能力。
杨青山表示,回望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产品立项、关键技术研发、供应链培育与市场需求深度耦合,产品方案建立在对商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基础上,这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滋养回馈了奉行长期主义的擎朗智能,成为今天商用服务机器人的代表品牌。
据悉,除布局餐饮行业外,擎朗智能还将技术应用推广至酒店、医疗、场馆、商务办公、社区养老、机场等多类场景,推动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多元化发展。
不仅如此,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的眼光正在从国内移到全球。IDC报告显示,受机器人市场渗透率较低、人工成本高、海外销售产品利润更高等因素影响,出海成为2022年大多数厂商的重要业务增长点,很多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已与中国市场收入持平甚至显著高于中国市场收入。
以擎朗智能为例,其已在海外开设北美、欧洲、亚太、南美、中东以及非洲六大全球业务区域,覆盖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英国等众多国家和地区。
内容来源:中国经营网: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