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料碳纤维被称为“黑黄金”,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它的生产工艺复杂,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眼下这种局面发生了改变,中国石化10月13日宣布,我国首条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在上海成功投产,国内碳纤维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首条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投产




大丝束碳纤维储氢瓶赛道已来
碳纤维是风电、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其中包括储氢瓶。
在高压气态储氢中,目前已商业化的高压氢气瓶分为四种(根据储氢瓶材料不同进行划分),分别为纯钢制金属瓶(I型)、钢制内胆纤维缠绕瓶(II型)、铝内胆纤维缠绕瓶(III型)和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IV型)四种。
其中:1)I型瓶由金属钢组成,是目前四类瓶中重量最大、成本最低、工艺最简单的,适用于压力要求不高的固定应用场景;
2)II型瓶采用金属钢材质,外层缠绕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材料包裹形式为采用箍圈式对瓶身进行包裹。II型瓶由于瓶身上有复合材料包裹,耐受压力高于I型瓶,但也多应用于固定式能源提供等场景;
3)III型瓶内胆为金属(通常为铝合金),但厚度较II型瓶有减薄,外部进行了全瓶身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包裹形式为两极铺设或螺旋形铺设。III型瓶重量轻、抗压性能好、适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移动设备,目前主要的压力规格为35MPa和70MPa两种,国内现阶段35MPa已实现量产;
4)IV型瓶内胆为塑料,瓶身全缠绕碳纤维复合材料,包裹采用两极铺设和螺旋形铺设混合的形式。IV型瓶瓶壁厚度略薄于III型瓶,储气压力则与之一致,主要包括35MPa和70MPa两种规格型号,目前国外已投入商业化运用,如日本丰田的Mirai与韩国现代的Nexo均采用了IV型瓶,但国内技术仍有欠缺,尚未达到量产条件。IV型瓶也主要应用于氢燃料车等移动场景。
5)除此之外,目前国外正在研究V型储氢瓶但尚未实现商业化,该气瓶仍然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但不使用任何内胆,国内针对V型瓶的研究仍是空白。

当前国内储氢瓶的平均售价在2-3万元/支,对应单套车载供氢系统的成本在20万上下,后续降本空间充足,降本主要是从材料替换等方面来实现。在关键材料碳纤维方面,目前日本、韩国等成熟的氢燃料电池车型中已经用上了大丝束碳纤维,而国内储氢瓶市场中T700级小丝束碳纤维仍占据绝对主导,此次中石化国产大丝束性能的逐步提升以及配套研究的持续突破,使得大丝束有望在储氢瓶这一细分场景中实现对小丝束的部分或全面替代,带动储氢瓶综合成本的下降。(央视财经等)
来源:国际能源网/氢能汇